核雕

果核上进行雕刻的手工技艺
核雕,是在果核上进行雕刻的手工技艺,可以用于雕刻的果核品种很多,如:桃核、橄榄核等等。核雕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配饰文化,最早主要被用于祈福辟邪驱灾[1]
核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社会中,核雕是皇室成员及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清代以后,在民间艺术家和宫廷工匠的不断改造下,核雕艺术逐渐发展成一种观赏艺术。近现代在光福、东山等地区均有许多专门从事核雕艺术创作的民间艺术家。选用的题材有八仙过海凤戏牡丹、猛虎上山等等,技法有圆雕、浮雕等等。直至今日,核雕艺术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2]

历史源流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chī],荷花九[],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 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核舟记》已被选进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