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粲墓

位于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的墓穴
杨粲墓,位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冈区深溪镇坪桥村,是南宋时期播州安抚使杨[càn]及其夫人合葬的墓葬。杨粲为南宋第十三代播州安抚使,嘉泰初年袭职,官终武翼大夫。杨粲墓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是一座仿木结构男女双室石墓。墓葬由496块白砂岩条石建成,雕刻190幅,石刻丰富,为西南已知宋墓之冠。杨粲夫妇的墓葬规模宏大,四周环水,群山拱卫,曾是一座宋代白锦堡治,后成为杨氏家族墓地。1982年,杨粲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色

杨粲墓最具特色的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雕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间或加阴线刻。有的细部还彩绘贴金,现虽已大部剥蚀,但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豪华气派。南室后壁正中,为墓主杨粲雕像,他头戴长脚[]头,身着朝服,正襟危坐,表情严肃。左右有龙柱互峙,前面有龙案(棺床),两边侧壁上,对称雕刻着文官武将,侍女童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一幅引人注目的"贡使图",卷发[xiǎn]足的贡使,上身赤裸,只搭一条纱巾,下身着角裙,手脚戴镯环,头顶盛满珊瑚、珍珠、金玉的贡盘,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另外,"野鹿衔芝"、"凤穿葡萄"、"双狮戏球"、"侍女启门"等浮雕均构思巧妙、雕工精美,极富生活气息。两室六座壁[kān],仿木构建筑,门窗户壁、梁柱斗拱均为当时的建筑格局,为研究古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该墓是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等,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墓地周围还有清代郑珍墓、莫有芝墓、黎庶昌墓等,被誉为“西南古代石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墓建于南宋理宗[yòu]年间(公元1241-1252年),距今七百多年。解放前墓曾被破坏,随葬物所剩无几。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发掘和修复。1958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