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

清朝后期政治家、军事将领
刘坤一(1829年-1902年10月6日),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清朝后期政治家、军事将领。[2]
刘坤一[lǐn]生出身。咸丰五年(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跟随族侄刘长佑[a]在赣、湘、桂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屡获战功。同治元年(1862年),累升为广西布政使,平定浔州之乱。同治四年(1865年),再升为江西巡抚,任职期间命其部下剿灭在广州流窜的叛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调两江总督[5]光绪元年(1875年),[zhuó]两广总督,次年实授两广总督[6]任内期间整顿盐政,精简勇营以节省军费。十二年(1886年)因母逝世离职服丧,十六年(1890年)期满后官复原职。十七年(1891年)开始帮办海军事务。光绪二十年(1894年)8月,中日开战,清廷授他为钦差大臣,驻山海关对抗日军,节制关内外百余营陆军,但在辽河全军溃败,[2]刘坤一力主持久作战,反对清廷议和[7],战后回任两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认为维新变法需要循序渐进[8],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反对慈禧废黜光绪帝[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联合张之洞等东南督抚达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署“东南互保”协议[9]。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与张之洞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请求清廷变法,提出兴学育才、整顿朝政、兼采西法等主张[10]。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刘坤一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被清廷追封为一等男爵,加赠太傅,赐谥“忠诚”。[2]
刘坤一湘军出身,为清廷平定叛军;任地方官员,治理一方,政绩颇丰。在维新变法己亥建储中保全了光绪帝。“东南互保”的签订,保护了东南境不受战乱波及,“江楚三折”更是成为清末实行近代化教育改革的总纲[11],进而推动了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有“东南半壁,擎天一柱”之称[12],有《刘忠诚公遗集》传世[3]

人物经历

初为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