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

配音混录后的影片
译制片直接把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又称”翻译片“[1]”翻版片“[2]
译制片是在原版影片基础上针对声音剪辑的一次再创作,可以使不懂原版片语言的观众听懂和了解影片的内容。译制片制作的一般方法是:先将原版片的对白译成所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近似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翻译的对白声带,然后和原版片中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合录制,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译制片拷贝。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一种民族语言译成另一种民族语言的影片。[1]
在对电影作品进行第二次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译制片的翻译与配音更加注重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要保证在文本内容意义的基本传达基础上,力求内容简洁易懂,减轻观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难度。在配音环节中,要求配音演员与剧中角色在话语节奏上保持一致,与角色融于一身,情感的投入通过声音达到完美的释放。无论是内容的翻译与解说,还是演员的配音都要求达到和谐统一。译制片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译制片强调影片艺术思想的无国界表达,要求翻译与配音在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实现最佳融合,其最终的艺术追求是文化意向的有效传达。[1]

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近现代电影发展和电影历史事件 ,中国译制片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四个主要阶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