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会联合会

1948年成立的联合组织
香港工会联合会(英文名:Hong Ko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2]简称工联会,[3]于1948年成立,是一间职工会的联合组织。[1][4]
1948年,香港工会联合会成立。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联会主要机构得以快速发展。1990年8月,劳工服务中心成立,1992年11月,就业辅导中心成立。1993年,职业再训练中心成立,旨在配合各下属工会的职业再训练工作。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年11月,工联会提出处理与特区政府关系的“八字方针”,即“支持、合作、批评、监督”。[5]2004年8月,首家咨询服务中心在广州宣告成立。2001年至2006年的6年间,工联会与各属会一共处理劳资纠纷多起。[6]
截至2024年1月,香港工会联合会拥有196间属会和57间赞助会,合共有253间工会,属下工会会员人数超过42.5万,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劳工团体。[1]香港工会联合会最高权力机关为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为本会执行机关,常务理事会为理事会的常设机关,秘书处为本会日常办事机构,截至2024年1月,现任会长为吴秋北[7]香港工会联合会一直贯彻爱国、团结、权益、福利、参与的方针,积极维护劳工权益。[1]

产生背景

香港的工会运动于上世纪20年代兴起,回顾20年代,香港工运发生过两大历史事件:一是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二是1925年至1926年的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爆发时,全港25万工人和200多个行业工会,并无一个统一性的工人组织。随着斗争的发展,促使广大罢工工人对组建香港总工会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1926年4月15日,经过各工会组织协商,在广州召开了香港各工会团体联合大会,宣告成立香港总工会。同年10月,香港总工会总部由广州迁回香港。在港英政府看来,工会是“危险及有政治颠覆性的组织”,1927年5月,宣布总工会为非法团体并予以查封。由于港英政府采取严厉镇压的手段,在此后的近20年间,香港工运处于低潮时期。1939年港府劳工署长在回顾省港大罢工对本地工会长远影响时指出:“大罢工以后香港尚存的工会几乎沦为福利组织,照顾死者丧事多于为生者争取生活改善,1927年以来香港已无重大劳工纠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