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穗猪笼草

石竹目猪笼草科植物
真穗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eustachya),又称猪笼草、猴子埕,属于猪笼草科猪笼草属的一种直立或攀援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北苏门答腊省和西苏门答腊省,海拔范围为0至1600米。其种加词“eustachya”源自希腊语,意为“真正的穗”,指的是其总状花序的结构特点。真穗猪笼草是一种热带食虫植物,其下位笼与上位笼形态相似,颜色为白色至浅粉色带有红色斑点,笼翼退化,笼盖几乎为圆形。目前已知存在多个与真穗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1]

形态特征

真穗猪笼草是一种藤本植物,茎可长达5米,直径可达0.8厘米,呈圆柱形。节间距可达12厘米。叶片革质带柄,呈长圆形至披针形,最长可达20厘米,最宽可达5厘米。叶尖浑圆至微缺,偶尔略呈盾形。叶柄呈管状,不下延,通常无叶柄翼。叶柄约包住茎周长的一半。中脉的两侧各有2至4条纵脉。羽状脉斜发自中脉。笼蔓可长达15厘米。下位笼的下四分之一为卵形,其余上部为圆柱形,唇下略微扩大。其可高达20厘米,宽至4厘米。下位笼卵形部的内表面覆盖着消化腺。笼翼缩小为一对隆起。笼口为圆形,倾斜。唇可宽达5毫米,内缘有不明显的唇齿。笼盖几乎为圆形,无附属物。笼盖基部的后方有一根通常二裂的笼蔓尾,其可长达4毫米。上位笼的大部分形态特征类似于下位笼。体型通常更大,且捕虫笼上四分之一更接近于漏斗形。真穗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总花梗可长达40厘米,花序轴可长达30厘米。每个花梗带1至2朵花,无苞片。萼片为披针形,可长达4毫米。植株的稚嫩部覆盖着稀疏的白色毛被,大多数易脱落。植株的成熟部分无毛。真穗猪笼草的茎和叶片为绿色。捕虫笼为白色至浅粉色且带红色的斑点。笼盖的下表面的颜色通常深于捕虫笼。唇通常为黄色且具有红色的条纹。[2][3]

生活习性

真穗猪笼草通常生长于森林边缘开阔且阳光充足的崖面或陡坡上。其仅生长于砂质土壤,常出现于裸露的石缝中。其常见于北苏门答腊省的实武牙至打鹿洞的公路旁,可生长为密集的丛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