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会战

1939年起在桂南地区展开的中日攻防战
桂南会战发生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1]是1939年11月13日至1940年2月26日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广西南宁等桂南地区展开的攻防战。[2]
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原因,被迫陷入了对中国的长期战争。1939年10月,日军拟定入侵桂南计划,准备切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进而威胁西南大后方,逼迫国民政府投降。时值国民政府计划对日发动冬季攻势[a],判断日军从桂南登陆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仅在桂南地区留下2万守军。[1][3]
同年11月13日,日军从钦州湾登陆,击败兵力薄弱的中国守军,相继占领钦县黄屋屯、小董、南宁以及南宁附近的要隘高峰隘、昆仑关等地,切断桂越交通线。12月中旬,中国组织约19万兵力发起反攻,于同月31日晚成功夺回了昆仑关,史称“昆仑关大捷”。之后,因伤亡惨重无力继续收复南宁,中国守军与日军在八塘附近相持。1940年1月,日军为确保对南宁的占领,从粤北调集援军反攻,再次占领昆仑关。2月9日,中国军队反击,再度夺回昆仑关,双方恢复对峙状态。[2][3]
2月21日至25日,蒋介石在柳州召开军事会议,就桂南会战中的失利进行追责,多数参战将领受罚。[4]2月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认为此时应确保柳州、庆远(今宜山)和西南国际交通线,已没有反攻南宁的必要,下令中国军队撤退。桂南会战即以失败而告终,日军继续控制南宁。[2][3][5]中日双方军队在桂南会战中均伤亡惨重,其中,在昆仑关大捷一战中,日军伤亡5000余人,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基本被全歼,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其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率达85%以上,以至于战争后期日军不得不空投军官来指挥作战;而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共牺牲14000余人。[6]
桂南会战的失败,使日军最终以广西为跳板侵入越南北部,彻底切断了中国桂越、滇越国际交通线,给中国抗战带来了新的困难。[7][8]桂南会战结束后的七个月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作战百余次,但仍与桂南日军形成相持之态。1940年9月起,驻扎桂南的部分日军开始秘密撤离,中国守军相机组织反攻,至11月30日,桂南日军残部全部被驱逐出境,中国守军收复桂南,广西全省重新成为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