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陵

位于湖北当阳市的关羽陵寝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千米处,坐西朝东,面临沮水,和景山遥遥相望;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中国三大关庙,已有1800余年历史。[1]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退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罗汉谷回马坡)擒关羽,斩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章乡(今当阳关陵)。关陵,占地一百多亩,中轴对称式帝王规制。陵冢为一圆形封土堆,高七米,围七十余米,石墙、石栏环抱。南宋时墓前建一祭亭;元初修建墓门、墓道;明成化三年(1467年)建庙宇;大规模关陵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2]
关陵是为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乃关羽之陵寝,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1]

历史沿革

史载,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