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之

刘秀之
刘秀之(396~464),字道宝,莒之东莞人,寒门出身。司徒刘穆之的堂侄,世居京口,南朝刘宋名臣、将领。
刘秀之早年家庭十分贫困,但有大志。景平二年,出任抚军江夏王的行参军,出为无锡县令、阳羡县令、乌程县令,以能干闻名。元嘉十六年,迁建康县令,又调尚书中兵郎,政甚有声。孝武帝刘骏镇守襄阳时,因其办事相当干练,多次辅助刘骏治理雍州,使雍州百姓大丰,颇得刘骏赏识和倚重。后改督梁、南北秦三州诸军事、宁远将军、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刘秀之任内善于为政,躬自俭约,备受汉川百姓赞誉。元嘉二十七年,奉命指挥[qiān]陇一带的北伐事宜,后又平定氐人杨高的叛乱。参与刘骏、刘义宣等讨伐元凶刘劭的战役。
孝武帝即位后,迁使持节、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宁朔将军、益州刺史。后力挺孝武帝,在平定刘义宣、臧质的叛乱中,多次立功。因功封康乐县侯,食邑六百户。晋号征虏将军,改督任为监任,持节。不久又迁监郢州诸军事、郢州刺史。大明元年,调为右卫将军、迁丹阳尹。不久,迁尚书右仆射。参与孝武帝朝修改法令的决策。后又领太子右卫率。大明五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安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孝武帝亲自到新亭送别刘秀之赴任。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临终前想调刘秀之为尚书左仆射(顾命大臣人选),但不久刘秀之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孝武帝甚痛惜之,追赠侍中、司空,增封邑千户,谥为忠成公。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