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出公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傀儡君主
晋出公(?—前452年),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公元前453年,智氏被韩、赵、魏三卿联手打败,完全架空国君之位。晋出公不满三卿过度[jiàn]越,被迫流亡于楚国,客死他乡。在位期间,晋出公曾两次率师伐郑,树立起勇武善战的形象,并壮大势力。智家大权在握,势倾朝野,要求韩、赵、魏三家割地。晋出公十八年(前457年),赵氏韩氏、魏氏三卿与智伯,共同瓜分范氏、中行氏领地。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氏、魏氏、韩氏三卿合作,讨灭智伯。晋出公大怒,打算讨伐三卿,并将此事转告齐、鲁两国,却被三卿攻伐,晋出公被迫出走,逃亡齐国,死于途中。三卿立昭公曾孙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晋出公在位期间,晋国逐渐走向分裂,成为韩、赵、魏三个国家,而晋出公也成为晋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1]

人物介绍

前475年,晋定公死,姬凿继位,是为晋出公。晋出公年间,智伯晋国的正卿,执掌晋国实际权力。因在晋定公年间中行氏、范氏叛乱而国力大耗的晋国,在智伯的治理下,国力有所回升。
晋出公元年(前474年),智伯上书晋出公与周元王,请求征伐齐国,夺回齐国趁晋国内乱时侵占的土地,晋出公欣然同意,而形同虚设的周王室是无任何发言权。于是智伯出兵伐齐,大破敌军,斩杀齐国统帅颜庚,沉寂多年的晋国,再次开始举起中原霸主的旗号。
此后智伯与赵卿赵无恤联手攻打郑国,拔九城而还,将晋国在诸侯中的地位与声望大大提高,许多在晋国内乱时脱离晋国影响的小国,都纷纷重新归附。在晋国似乎有望重夺中原霸主之位,而在晋出公眼里,智伯是一个以国家为重的忠臣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