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汶河

大汶河上源三大支流之一
柴汶河,因流经汉柴县故城(新泰市柴城村),故名柴汶河,又名小汶河,《水经注》称“淄水”,黄河支流大汶河-大清河上游三大流源之南支,是大汶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沂源县西南部牛栏峪一带,东流至周科峪西折向西南流,穿山东省新泰市东周水库,经新泰、宁阳县岱岳区)境至大汶口入与大汶河主流牟汶河相汇为大汶河。主要支流有羊流河、渭水河、平阳河等。河长116公里,流域面积1944平方公里。
柴汶河为大汶河上源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全水系五汶之一),是大汶河的主要支流。流域大部分在新泰市境内,也是该市主要的水源。流域内水库众多,灌溉渠系发达。[1]

形成演变

1731年(清雍正九年),修柴汶堤5处长6790丈。1918年大水后,省拨赈款堵复汶西、赤板等决口,修固旧堤。新中国建立后的1954年,建东都砌石护岸400米,赤坂、石门各50米。1957年,在北岸东梁文、鲁里、西梁文、杨庄等村筑堤长7.4公里,高3米。1960年汶口拦河坝建成后,增建南岸茶棚至高村和北岸滕村新堤。1964年后,多次整修加固石楼等4处险工和培修茶棚至石门大堤6公里。至1985年,两岸有断续堤防67公里,其中右岸36公里,险工7处,长1.2公里。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
柴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