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科

哺乳纲鳞甲目下的科
穿山甲科(Manidae)也叫鲮鲤科[1]哺乳纲鳞、甲目下属的动物家族,共3属8种,包括穿山甲属4种,长尾穿山甲属2种,地穿山甲属2种。[2]穿山甲科分布于亚洲、非洲,其中地穿山甲属和长尾穿山甲属也分布于非洲。[2]
穿山甲科头部呈圆锥状,眼睛小,吻尖,舌长且无齿,耳不发达。身体狭长,四肢粗短,尾扁平且长,背面略隆起。穿山甲科的脚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尤以中间第3爪最长,后足爪较短小。穿山甲科以蚂蚁和白蚁为食,依靠灵敏的嗅觉搜寻食物。当遇到敌害时,它们会全身蜷缩成球状,以保护自己。穿山甲科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稀树草原及开阔的林地,独居,昼伏夜出。[3]
穿山甲因有食用和药用价值而遭到人类的乱捕滥猎,加之生境被破坏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面临灭绝。2016年10月,CIETS缔约国大会通过“所有8种穿山甲物种由附录II提升至附录I”的提案。[2]2018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大力推进对穿山甲科的保护行动,将穿山甲属所有种由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同年,“穿山甲盘点之年”到来,以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2020年6月,中国穿山甲属所有种提升至一级保护,进一步加大对穿山甲的保护力度。穿山甲科在亚洲被广泛猎杀,作为食物及传统药物使用。然而,穿山甲科在其原生栖地均大幅减少。此外,穿山甲科的洲际间交易已经渗透到非洲大陆。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亚洲的4个物种已经处于濒危和极危状态,而非洲4个物种均处于易危。[3][4][5]

形态特征

穿山甲科共三属8种,穿山甲属4种,分布于亚洲;长尾穿山甲属2种,分布于非洲;地穿山甲属2种,也分布于非洲。穿山甲身披覆瓦状排列的鳞甲,遇敌害可全身蜷缩成球状。穿山甲可分为树栖和地栖两个类型,但地栖者也可爬树,树栖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长尾穿山甲有很长的尾,尾部有缠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