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瓷

高丽瓷
韩国曾被称为高丽,高丽瓷,即韩国瓷,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又叫作新罗。这个时代也是高丽国的前期文化,韩国瓷也是在这段时间出现的。色彩呈灰釉、黑釉,这是当时的釉色。

流传历史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中国的青瓷通过两国使者交换礼品才传入高丽半岛,日后形成了规模,当时最大的集散地是在仁川。后在仁川西洞窑址出土的散落碎瓷片,证实了属中国唐末宋初瓷器。韩国瓷在文宗王(1047—1082)到明宗王(1123—1146)这段时间,无论从工艺、造型、色彩、技术等上,都达到了鼎盛。由于蒙古人进犯高丽(公元1231年),高丽国势衰落,韩国瓷也就很快消失了。这段时间前后大约有600年的历史。
高丽瓷器
宋史《高丽传》中记载,宋代徽宗时,高丽使团带来许多高丽青瓷为贡品。使团参观北宋的定窑、越州窑、汝窑,并了解了阴刻技法、素文胎土……使团人士特别喜欢龙泉窑的细腻、光润的独特魅力和单一釉调,尤其是素文。于是回国后以龙泉窑为依据,形成了以动植物、人物为主的浮雕文,铁砂釉、黑褐釉、黑釉、豆青釉等单一的釉色,形成韩国瓷的特点。宋代《袖中锦》中记载,高丽瓷出自南道,康津郡、沙堂里、全罗北道、柳川里等地为李氏王朝的窑址,出产的瓷器的样式、釉面与龙泉窑、耀州窑等相似。可说当时的高丽人大多是借鉴了中国当时的瓷器制作方法,受到中国瓷器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