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顗

两晋时期名士大臣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人。[1]晋朝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袭爵武城侯,历官秘书郎、荆州刺史等。[1][2]
周顗少年英才,出生名门望族,因其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深受族人喜爱,对其寄予厚望。[3]周顗少年时便有声誉,弱冠之年袭封武城侯,担任秘书郎,管理图书经籍。[3]经“八王之乱”,迁尚书吏部郎,后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3]西晋灭亡后,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周顗被其赏识,担任军[]祭酒,并结识了东晋名臣王导[3][4]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2][3]永昌元年(322年),为皇帝扫平江东西部诸州的大将军王敦叛乱,经“王敦之乱”,周顗被王敦冤害,终年五十四岁。[3][5][6][7]便有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其中所说的“伯仁”正是周顗。[3]
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后经常因酒而出现过失,任仆射之时,常酒醉不醒,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3][7][8]王敦之乱,周顗被王敦冤害,直到王敦病死,周顗才被彻底平反昭雪,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享受到了生前未能享受的政治待遇。[3][7]

人物生平

早有令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