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

经济学概念
债务危机debt crisis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1][2]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严重困扰的局面。衡量一个国家外债清偿能力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一个国家在一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一年出口收汇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这一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高。[3][4][5]

基本介绍

债务危机的英文名称为debt crisis。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印度等国。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②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有关各方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高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高达18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这一比率更高达371%,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而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一比率高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