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铚

宋代右承事郎
[zhì],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zuǎn]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1]

生平简介

王铚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学者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字乐道)是欧阳修的学生。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大观元年(1107),王铚访曾布于京口,布以三子曾纡之女归之。大观中,王铚曾随父往江州,与释祖可结诗社于庐山下,有唱和;又在汝阴,著《侍女小名录》;此期间,与徐俯洪炎洪刍惠洪、善权、张元干等有交往,并著《侍女小名录》。
政和三年春,王铚在京师与表兄高荷黄庭坚诗中本事,并赋《国香诗》。政和四年初往宣城岳父处,途经当涂,访李之仪,示所辑欧阳修别集及蔡氏所辑苏轼《南浮集》,请其为序;该年三月,李之仪为欧阳修别集及苏轼《南浮集》作序;是年底,莘召铚回汝阴侍居。
宣和年间,王铚多在京,与汤举为太学同舍生;与江端本、张元干、王伦等有交往;宣和四年,王铚著《四六话》;宣和末,铚出京。靖康中入王襄军幕,作《靖康讨虏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