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区

台湾省桃园市市辖区
桃园区(Taoyuan District)[2],中国台湾省桃园市辖区,位于桃园市东北部,东临龟山区、西接中坜区、南接八德区、北邻芦竹区。桃园区为桃园市政府所在地,依地域的不同分为五个区,共有82个里,总占地面积为34.8平方公里。[3][8]截至2023年12月,桃园区总人口约为47.1万人。[6]
桃园区的地形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滨海平原、丘陵台地及高山地形。区境内有南崁溪及其支流茄[dōng]溪、东门溪,从东南方向西北方贯流。[11]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称桃园。[3]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改称“桃园街”,属新竹州桃园郡。1946年1月,改为桃园镇,属新竹县桃园区。1950年,新竹县被分割,桃园镇归属桃园县。1971年4月21日桃园镇升格改为桃园市(县辖市)。2014年12月25日旧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后,原县辖市桃园市改为桃园市桃园区。[8][10][12]
桃园区是桃园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等中心,并与中坜区同为桃园中坜都会区的核心。该区内以桃园车站为中心的桃园站前商圈是规模最大的商业区,而桃园艺文特区、大有地区等地亦为区内较繁华的区域。[8][13]桃园区拥有76座公园与绿地,包括有文昌公园、虎头山公园虎头山环保公园、艺文广场等。另外,古迹、历史建筑有景福宫、桃园神社、文昌庙、西庙、大树林桥等。[14]

名称由来

桃园早期原为凯达格兰人的领地,清治时代有汉人移民在此落脚并建立一座草[liáo]奉祀开漳圣王,聚落遂以草寮为中心形成,初因此地茅草众多易伤人,被命名为“虎茅庄”(台湾话:Hó͘-hm̂-chng;客家话:Fú-màu-chông),后因移民遍植桃树而改名“桃仔园”,日后渐成街市遂称为桃仔园街,草寮亦改建为桃园景福宫(桃园大庙),迄今仍为桃园区信仰中心。日后因闽客冲突频繁而建有桃仔园古城,为民间自行兴建的土城,并非府县治所所在的官建城池,其范围也只有景福宫附近,该城在日据时期被拆除。1920年台湾地方改制,改称“桃园街”,划归新竹州桃园郡管辖。战后改制为桃园县桃园镇;1970年人口突破十万人,隔年升格为桃园县桃园市。2014年12月25日,随着桃园县改制升格为桃园直辖市,再改制为桃园市桃园区。[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