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遗址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临洮,地处洮河与其支流巴马峪沟交汇地带,属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古聚落遗址。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今临洮县洮河西岸发现了马家窑遗址,伴随大量彩陶器皿的发掘,被证明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上游最为重要的史前文明,并被誉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遗址博物馆与观景建筑分别位于巴马峪沟北南两侧,彼此隔沟对望。博物馆毗邻马家窑遗址,俯卧在遗址东侧舒展宽阔的凹地中;观景建筑则嵌入在巴马峪沟南侧的坪顶之下,俯瞰遗址,远眺洮河、以及介于黄土高坪和洮河之间的冲积平原[1]
遗址博物馆以低矮抒展的姿态嵌入在相对低矮的地段中。博物馆是以远古人居住的巢、穴为原型,以马家窑史前人从巴马峪沟取水筑陶的生活经验为空间线索展开构思的,从博物馆前广场走向遗址的过程中,借助一条多维度、连续的之字形坡道,穿越博物馆,走向遗址。[1]
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早期由河湟流域中心区向西、向南发展,曾南传至四川北部,对后来的三星堆金沙文化产生影响;中晚期则往北、向西传播,曾发展至新疆东部;2014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在这里发现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动物遗骸,以及大小各异的房屋遗址,灰坑、灰沟、陶窑、祭祀区。[2]

历史沿革

马家窑遗址中国母系氏族公社后期(约为5200年—4400年前)遗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