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弥

跋弥
跋弥(Valmiki),又译瓦尔米基,是印度古代著名诗人,被尊奉为《罗摩衍那》史诗的传统作者。他被誉为“最初的诗人”,创作了这部被认为是第一部史诗的作品。《罗摩衍那》原始版本由跋弥创作,包含24,000行诗歌和七个卡恩达(kaṇḍas)。这部史诗讲述了阿逾陀耶王子拉马(Rama)的故事,他的妻子西塔(Sita)被兰卡的恶魔国王拉瓦纳(Ravana)绑架。学者们估计最早的版本的创作时间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后续版本可能延续到公元3世纪,但原创时间不详。正如许多传统史诗一样,《罗摩衍那》经历了一系列的插入和修订,使得其准确的创作时间无法确定。
跋弥被认为是一位文学天才,因其哲学怀疑主义而被视为“犯罪分子”,这可能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被称为“印度启蒙时期”的时代。跋弥还被引述为拉马的同时代人。英国讽刺作家奥布瑞·梅南(Aubrey Menen)声称,跋弥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将自己引入自己的作品中的作者”。

人物介绍

跋弥他原出身婆罗门家庭,因被遗弃,被迫以偷盗为生。后在仙人指引下修炼苦行,因长期静坐不动,反复默念“摩罗”(“罗摩”的颠倒念法),以致全身埋在蚂蚁筑窝的土堆中,由此得名蚁[dié][1]
跋弥有一天他到河边沐浴,看见一对麻鹬在交欢。后雄鹬被猎人射死,雌鹬在一边哀鸣。使它鲜血淋漓,母麻鹬声声悲鸣。蚁垤心生怜悯面对此情此景,悲愤不已的蚁垤突然脱口而出合辙押韵的话语,一种优美、和谐的诗体就此神奇的诞生了,这就是被后人称为输洛迦的短颂体,蚁垤正是用这种诗体创作了《罗摩衍那》。他脱口吟咏了一首诗,即“输洛迦”(短颂)。以后他就用这种诗律创作《罗摩衍那》。但是这部史诗的文体,除了少数后来窜入的诗篇外,基本上是统一的。因此蚁垤作为《罗摩衍那》的最后加工者和整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