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公山

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
壶公山,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境内,地处木兰溪下游,兴化南北洋平原之上,亦称“壶山”。据传汉代有个姓胡的道人隐居山上,后来得道成仙,山因胡公而得名,也有人认为山形为壶,因形得名。[1]
壶公山主峰高711米,历代建有许多寺院道观,素有“十八院三十六岩”之称。该山现尚存的有凌云殿、白云寺、名山宫等古迹,名胜有天池、蟹穴、虾洞、仙井、桃花峪等。壶公山为莆田文化的象征。北宋理学家朱熹曾称壶公山为:“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2]
壶公山在市区南10千米处,山势高峻,濒临海湾。每当天气骤变,山顶常有云雾缭绕,为雨前征兆,故有“壶公致雨”之说。[3]

建筑特色

该山距市区仅11公里,有专车道直达其巅,交通十分方便。山上名胜古迹繁多,俗称“十八院三十六岩”。其中以凌云殿最为有名。该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甚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百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壶公山脚下,万亩果树成荫,田间蔬菜一片绿油油,木兰溪水如同白绸带在飘荡,登临山顶,莆阳风光尽收眼底,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正如宋代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