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南宋时期理学家
陈淳(1159年—1223年),字安卿,[1][2][3]号北溪,[4][5][6]中国福建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石井蓬洲社)人,[7][8][9]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师从朱熹[10][11]有《北溪字义》等著作。[12][13][14]他是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15][16][17]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18][19][20]

人物生平

陈淳于绍兴二十九年(1159)出生,出世时,“百草皆香”。由林宗臣指引其阅读《近思录》。娶李唐咨之女为妻。绍熙元年(1190),求教于朱熹,朱熹以“穷究根源”勉之。庆元五年(1199)冬天,再次拜见朱熹,再以“下学工夫”勉之。朱熹死后,陈淳寓居南[zōu]讲学。由于世居龙江北溪之滨,学者称为北溪先生。《北溪字义》一书,系陈淳晚年讲学内容,由其弟子王隽整理。嘉定十五年(1222),获任命为安溪主簿,未到任,嘉定十六年(1223)四月卒。另撰有《小学诗礼》。

学术贡献

陈淳的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北溪字义》对心理概念的界说和疏释上。他从“理”生气、气化生万物出发,提出由理气结合而产生的“心”,天然地具有两种水平:“知觉从理上发来,便是道心”;“从形气上发来,便是人心。”人性也是由理气形成的“天地之性”和“气禀之性”的结合体。“天地之性”和“道心”天然是善的“气禀之性”和“人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为此,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修心养性之道。他把知与行看成是“交进而互相发”的关系,“知之明则行愈达,而行之力则所知益精矣。”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提出要立志、虚心、下学与上达;批判了学习为求取功名而不求甚解的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