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指数

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最高时(也即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紫外线指数,是指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最高时(也即中午前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1],是对紫外线强度由弱到强进行分级[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表示,夜间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或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紫外线最强,指数为15。紫外线指数值越大,表示紫外线对人体危害就越大[1]。根据2002年新制定的紫外线指数标准,紫外线强度划分为弱、中等、强、很强和极强5个等级[3]
20世纪90年代,紫外线指数最先由加拿大大气环境服务局以及美国环境保护署会同国家天气局提出并发布使用,后来在欧美各国逐步推广[3]。1994年7月,世界气象组织召开了紫外线指数专家会议,会议制定了紫外线指数的指导性标准以及规定了紫外线指数标准单位[1]。1995年,紫外线指数得到了多方组织的认可并获得标准化命名[3]。1998年4月1日,日本广播电台开始播放紫外线指数预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部分省市气象部门,先后开展了紫外线指数研究、预报发布工作[1]

定义

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当紫外线指数愈高时,表示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红斑损伤程度愈加剧,同样地,紫外线指数愈高,在愈短的时间里对皮肤的伤害也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