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

一种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 ,包含教育政策 、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 、教育手段 、师资建设 、课程设置、课程评估与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狭义的通识教育是为实现通识教育目标而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为实施通识教育目的而开设的各种课程以及这些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等。[4]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健康身心为目的所进行的内容广泛的非专业性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5]通识教育强调学生要对人类主要知识领域有广泛了解、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3]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6][7]
通识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8]在国外最早由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明确提出。[9]在中国最早由1940年钱穆先生提出。[10]20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得到了中文“通识教育”一词。[11]通识教育思想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受到中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中国很多高校开始探索实施通识教育实践活动。 经过中国学者多年的理解和诠释,使通识教育逐渐与中国的高等教育相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12]

基本含义

性质方面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的教育。[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