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沙

中国楚辞研究学者
文怀沙(1910年1月15日-2018年6月23日),[3]生于北京,[4]祖籍湖南,名[yūn],字怀沙,以字行,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1]楚辞研究学者、书法家、历史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红学家、哲学家、中医学家、吟诵艺术家、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1]曾任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5]
文怀沙1910年在北京出生。[6]少年时代,文怀沙12岁便能背诵《离骚》。到了青年时代,文怀沙受业于章太炎门下。[1][3]文怀沙自18岁起就在国立女师学院、上海剧专执教。[6]1944年,文怀沙在重庆任教时因为呼吁废除党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被学校解聘而失业。[6]1950年,文怀沙为棠棣出版社主编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用新的观点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7]1953年,文怀沙与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等人成立“屈原研究小组”,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奠定了文怀沙在楚辞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6]2007年底,由文怀沙主编的《四部文明》在全球首发,《四部文明》是《商周文明卷》《秦汉文明卷》《魏晋南北朝文明卷》和《隋唐文明卷》的总称,全书共计200册,收录古籍1560余种,总计1.4亿字。[8]文怀沙又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潜心研究,开创宝学。[9]2018年6月23日,楚辞研究专家文怀沙在东京病逝,享年108岁。[10]
文怀沙所著《屈赋流韵》是研究屈原诗歌的名著。他的楚辞白话文译文把握了原作的节奏和韵味,再现了原作的内在旋律,从而准确地抒发了屈原盘旋激荡的情感。他对楚辞的有关校勘、训诂的注文,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0]文怀沙提出了“宝学”概念,认为宝鸡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根系中重大的一脉,渊源中宏大的一支,写成《中华根与本》一书。[11]2008年,文怀沙获得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颁发的杰出文化贡献奖。[6]2016年,文怀沙被评为“2015中华文化人物”。[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