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豪

晚清文人
林豪(1831年11月22日—1918年5月13日),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金门后浦人。有举人身份,但后来七次北上京城应试都未上榜。曾受林占梅之邀到潜园任西席,期间亦把自己所见证的戴潮春事件写成《东瀛纪事》一书。此外林豪曾三次担任澎湖文石书院的山长。其著作尚有《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潜园诗选》《海东随笔》《可炬录》等,并曾[zuǎn]修《淡水厅志》《澎湖厅志》,续修其父林焜熿所著之《金门志》,唯除《诵清堂诗集》《东瀛纪事》《澎湖厅志》等著作少数外,大多亡佚。林豪纂修方志强调信史、史识等原则,对于方志纂修有相当的贡献。

人物生平

林豪年幼时,母亲洪氏在他小时候便教他唐诗。年纪稍长,又跟他四兄到厦门外清保的马氏园,向舅舅洪啸云学习。到了十五、六岁时,已博通经史。之后又到厦门玉屏书院求学,受到山长庄牧亭教导,历经五年的时间。而在厦门时,他还向两位博览群书的平民林春波、庄诚甫学习。他们两人因为不喜欢八股取士,而未参加科举。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补博士弟子员(中秀才)。同年,林豪随父亲林焜熿前往安溪大坪乡[]祖,途中因为乡民出示了收藏的香[],林豪因而写了七言古诗〈木罏歌〉。咸丰九年(1859年)林豪到省会福州参加己未恩科补行戊午正科,领周庆丰榜乡试举人。林豪将参加乡试的经历写成了五言律诗〈棘闱杂咏〉二十首,清楚描述了乡试的过程。而在乡试之后,林豪前往兴化游历,期间与林向荣会面。当时林向荣将准备到台湾当台湾镇总兵,嘱咐他日后东渡相访。而在确定中举之后,林豪在当年十二月初八(1859年12月31日)便北上京城应试,沿途将其见闻写成诗作。但在次年正月廿[niàn]六日(1860年2月17日),林豪一行人到江苏鱼沟时得知前方有捻军起事而返家。后于闰三月初一(1860年4月21日),平安抵达家门。
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林豪应在台湾淡水厅的族人邀请赴台,在八里[bèn](今新北市八里区)上岸,之后寓居在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曾去艋舺龙山寺观看设道场超度分类械斗之亡魂的情景而写了〈招魂曲〉。原本林豪打算南下访问林向荣,但此时台湾中部发生了戴潮春事件无法成行。后来得知林向荣在斗六门(今云林县斗六市)殉死后,曾写诗哀悼。次年他于艋[xiá]遇见了奉檄办团练的竹堑仕绅林占梅,受邀到他的潜园当教师,教导林占梅之妾杜淑雅。最初林豪住在潜园碧海堂,后搬到云香堂。期间除与林占梅论诗之外,也写下了《东瀛纪事》二卷。同治六年(1867年)正月,淡水厅同知严金清打算编修厅志,聘请林豪当总编辑,同年十月书成,共十五卷,日后却因林占梅逝世、严金清卸任等事而未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