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

地理学名词
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农场、矿场、工厂、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1]
该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近代经济地理还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与历史学和经济史有着很强的关联度,相比历史学来讲凸显其空间意识,考察人类物质生产和流通活动的空间分布状态、过程、差异、类型等,着重研究地域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2]
1998年,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专业介绍》,将经济地理学列为地理学所有三个专业主干课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这门课程也被作为相邻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1]

学科定义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