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路

南京市颐和路
颐和路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内的一条道路,西南—东北走向,西南到西康路、天竺路,东北到江苏路圆环,与山西路、江苏路、宁海路、珞珈路以及四卫头交汇,中间与琅琊路[]岭路交汇。[1]
1929年,颐和路根据《首都计划》建成高级住宅区域,1933到1937年间,《首都计划》中第一住宅区按计划实施,其规划方式完全西化,街道景观按欧洲巴洛克城市空间方式组织,采用放射状和方格网道路交织组成,并在重要节点安排对景。以颐和路为中轴的街道将公馆区自然分隔成12个片区。总计约1700余户,平均每户面积约400平方米。[1]在1985年前后,南京开始编制“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环境整治规划”,到1998年底,南京市完成了对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及一些近代优秀建筑的保护规划。[2]2015年4月,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2020年,南京编制了《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计划》。[4]
颐和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公馆区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5]公馆区内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38处,区级11处,未定级172处,推荐历史建筑1处。[6]2015年4月,南京颐和路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

历史沿革

颐和路是1929年《首都计划》中规划并建成的最高等级的"第一住宅区",俗称"公馆区"。也就是南京人今天所熟悉的颐和路公馆区。1933到1937年间,《首都计划》中第一住宅区按计划实施,其规划方式完全西化,街道景观按欧洲巴洛克城市空间方式组织,采用放射状和方格网道路交织组成,并在重要节点安排对景。区内道路多用风景名胜命名:颐和路为中轴,琅琊路和牯岭路与其十字相交,赤壁壁路、珞珈路、灵隐路、天竺路、普陀路、莫干路、宁海路穿插其中,将公馆区自然分隔成12个片区。一批样式新颖、风格别致的花园洋房陆续建成,总计约1700余户,平均每户面积约400平方米。以西方各国别墅建筑形式为范本,虽形态各异,但规划控制到位,建筑密度仅20%,此外,按照规划,学校、商店、银行、邮政局、菜市场、警察局、小型污水处理站等,都在必备配套设施名单之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