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翘

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
蔡翘(1897年10月11日—1990年7月29日)是一位广东揭阳人,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蔡翘于1918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后在1922年至1925年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生理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对甲状旁腺的功能、感受器适应现象和肝糖元异生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领导了军事劳动生理以及航空、航海和航天生理的研究。蔡翘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2]他在生理学教学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国际同行称为“蔡氏核区”的发现者。[3][4]他还撰写了11本专著,包括《生理学》、《生理学实验》和《航空与空间医学基础》等。[5][6][7]蔡翘于1990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8][9]

人物简介

蔡翘,字卓夫,乳名(族名)义忠,曾用英文名Tsai Chiao。1897年10月11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县新亨镇仙美村。父蔡增虔(季谦),族名绍钦,母卢氏

命名仪式

2011年10月14日,以中国著名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蔡翘(1897-1990)的名字命名的“蔡翘星”命名仪式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鲁春林书记在大会上宣读了“蔡翘星”国际命名公报,并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领导颁赠了“蔡翘星”命名证书和命名铜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