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西·比希·雪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主要作品有长诗、短诗、散文、诗剧。如诗歌《西风颂》《云雀》等,[2]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2]
雪莱出生于英格兰苏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菲尔德庄园“Field Place”贵族家庭,其祖父是男爵,父亲当过国会议员。[1]身为富裕庄园的继承人,雪莱却是一个叛逆的青年。[3]1810年就读牛津大学期间,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1811年因写作《无神论的必要性》来证明上帝不存在,被学校开除。[2]1812年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他自费印刷并在街道散发他的《告爱尔兰人民书》,提倡民族独立,宗教解放,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和人权。[4]1816年5月他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相遇,1818年后侨居意大利,与另一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过从甚密。远离英国政治,他不再热衷于社会改革,而是更致力于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1822年7月8日在航海中遇难。[3]
雪莱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4]他的作品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对理想的向往,其作品的美学观念也成为衰退政治的避难所。[5]马克思认为雪莱“从头到脚都是一个革命者,并且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4]雪莱的作品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并最终融合在希腊主义的旗帜下,阐释成为一种世俗化的、人性化的思想体系[5]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文学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6]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