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天皇

日本第40代天皇
天武天皇(天武天皇,Tenmu-tennō,约631年-686年10月1日),日本第40代天皇,讳大海人。他是舒明天皇的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的胞弟。天武天皇参加了大化革新,被立为皇太弟。然而,由于皇位继承问题,兄弟之间似乎不圆满。天智天皇去世后,大海人皇子逃往吉野,但与争夺皇位的同母异父兄弟大友皇子弘文天皇)爆发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取得胜利,翌年继位。 在位期间,天武天皇制定了《律令》,确立了“天皇”的称号,建立了新都,修[zuǎn]国史,规定八色姓,并颁布了爵位六十级等。这一时期,日本官制本土宗教历史学和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天武天皇崇奉道教,将君主称号从“大王”改为“天皇”,受道教影响。 天武天皇在位期间,是白凤文化的极盛时期。他娶了多位天智天皇的女儿,包括后来的皇后[]野赞良皇女(持统天皇)。在他的统治下,日本实现了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及皇室权力制度化,并实施了以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1]

简介

“天武天皇”是汉风谥号,如历代天皇一样,是由奈良时代淡海三船奉敕进上,意为“上天立武王,消灭暴君”(典故来源于周武王灭纣,大友皇子被认为是暴君)。
天武天皇的和风谥号是天[tíng]中原瀛真人天皇。这个和风谥号很具道教的色彩。684年(天武天皇13年),天武天皇对日本传统的氏姓制度进行改革,定八色之姓,最高级别的就是“真人”。
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天武天皇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还擅长天文学、精通占星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