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结盟

发生在四川冕宁的革命历史事件
彝海结盟,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通过四川凉山冕宁彝区时,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历史。[1][2]
1935年5月20日, 中央红军进入冕宁县境内,张贴《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在当地产生广泛的影响。[3]
1935年5月22日,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4]随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通过彝区,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南岸的企图,[2]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1]
“彝海结盟”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功运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典范。[5][6]对于彝族儿女来说,它将古老文明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4]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