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卜

辽金时期对鞑靼的称呼
阻卜是辽金对鞑[]的称呼,其名仅见于《辽史》,汉意为沙[]、沙滩,是契丹人对蒙古草原各部族的通称。犹言沙漠地区的部族。一般认为,阻卜即其它史料所记之鞑靼,因蒙古人讳言鞑靼,故有是称。陈述还认为,术不姑亦是其别称。内有西阻卜、北阻卜、西北阻卜、阻卜别部之分。大多居住在今蒙古国境内,今贝加尔湖以南部分地区亦为其故壤。主要从事游牧,辅以狩猎。

简介

在元人编修的《辽史》、《金史》中,有大量的关于"阻卜"或"阻(革业美)"的记载,而自唐朝开始直至明清时期出现在史料中的"鞑靼"这一名称,却并未出现在《辽史》、《金史》中。
近代以来,学者们对"阻卜"问题做了大量考证工作,认为阻卜既是鞑靼的别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历史语言学与北方民族文化习俗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阻卜"的语源、语义问题很有意义。
"阻卜"为契丹、蒙古语中的方位词jüü或jegün(东),其语义为"左",按照突厥蒙古语系部族的方位习惯来看,jübü或jegün指中原传统的方向"北"。辽金史中出现的"阻卜"一词是处在北方的各部族的泛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