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烽

山西原文联主席
马烽(1922年—2004年1月31日),原名马书铭,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青年部副部长,山西省文联第二、三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山西省文联第四、五届主席,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共全国第十一、十四届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六、七届人大代表。[2][1]
马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成长起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是“山药蛋派”第二号作家。[1]他的第一部短片小说《第一次侦察》发表于1942年;著名的短篇小说《一个雷雨的夜里》是他在1947年创作的;他写的小说《一架弹花机》出版于1953年;他还是1959年剧情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编剧;短篇小说《杨家女将》创作于1960年;马烽在1966年遭到了迫害,经历了挨批斗、蹲牛棚。电影剧本《几度风雪几度春》是他与孙谦在1975年共同编写的;1978年,创作长篇传记小说《刘胡兰传》他也因为这部小说获中国纪实文学东方杯奖;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是他1980年发表的,该小说使他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与孙谦共同担任1985年的剧情电影《咱们的退伍兵》的编剧;198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葫芦沟今昔》获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马烽小说选》这部小说选集是他在1996年出版的;现代小说《袁九斤的故事》是他在1997年创作的;2004年1月31日,马烽因病在太原逝世,享年82岁。2015年,由其创作的小说《玉龙村纪事》出版。[2][4][5]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1927年,5岁的马烽丧父。1930年,随母亲寄住汾阳县东大王村舅父家,并在该村入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孝义县立高小。1937年,日寇侵入山西,学校被迫停办,马烽只得辍学。1938年春,马烽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先当战士,后调到宣传队担任宣传员,随军转战于太行山吕梁山一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马烽被送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转入部队艺术学校美术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