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

灾害性天气现象
暴风雪(Blizzard),又称白毛风,是大风将正在降落的雪花或地面积雪的松散颗粒卷扬到空中而成的灾害性天气现象,[1][2]一般表现为强烈的冷空气气流伴随下雪、降温。[3]它大多发生于冬季,广泛分布在南北极、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地区。[1][4]
当高风速引起地面上积存或新的降雪上升悬浮在地表大气中,严重降低能见度时,暴风雪即开始形成。[3]降温强度、风速和降雪量是形成暴风雪天气的基本条件,[5]该天气的主要特点是雪大、风猛、降温强、灾害重。[6]气象上根据其发生强度,可将暴风雪划分为吹雪和雪暴两种类型。[1]
暴风雪天气会对生态系统、农牧业生产、社会生活等造成一定的危害,[1][7][8]目前可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暴风雪天气进行基本预测,[3][9]人们也可通过加强防冻保暖措施、储备粮草、避免出行等方式应对暴风雪灾害。[10]

定义和命名

暴风雪的英文名“Blizzard”最早出现于1829年,原意为“猛击”或“一阵炮火”;其词根为“Blaze”,意为“闪耀”或“火焰”。1870年,“Blizzard”第一次被用于形容美国爱荷华州明尼苏达州的暴风雪天气。1880~1881年冬天,由于美国多次出现暴风雪天气,“Blizzard”一词开始大规模出现在美国新闻中,从此其词义固化为“暴风雪”。[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