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

十六国末期至南北朝时期政权
宕昌( tàn chāng),又称宕羌,是中国十六国时期末期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个羌族政权。其地相当于今中国甘肃省南部地区,都城位于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宕昌的首领姓梁,史籍中第一位有记载的首领是梁勤。据《魏书》及《周书》记载,在梁勤之前,宕昌的部落各自为政,各自立酋帅,都有地分,不相统摄。宕昌俗皆土著,居有屋宇,以牦牛尾及[]羊毛覆屋。国无法令,无徭赋,仅战伐时相屯聚,平时各事生业,不相往来。 后来,梁勤首先自称宕昌王,并向比邻的南北朝政权纳贡,受册封。《南齐书》记载,当时宕昌的习俗是“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梁弥定因屡犯北周武帝,被下令讨伐并灭亡宕昌国,设立宕州。自此,宕昌正式灭亡。

建制沿革

宕昌国是宕昌羌人政权,都城就在今宕昌城关旧城。宕昌哪一年建国,已不可考知。从公元424年北魏确认梁弥忽为宕昌王,到公元566年被北周攻灭,有记载的时间是142年,共传9代12主。宕昌国力弱小,《北史·宕昌传》记载,国土“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藉)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人二万余落(户)。”宕昌羌人当时还处于畜牧为主的阶段,虽建立了政权,但社会生活仍以部落组织为基础,“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羊毛以覆之。国无法令,又无徭赋。唯征战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牧养牦牛、羊、豕以供其食。”宕昌很少向相邻政权发动攻击,也难以抵御其他政权的进攻,常常受到西邻吐谷浑的威胁。公元470年前后和公元485年,吐谷浑两次颠覆宕昌政权,都是北魏干涉保护,才免于灭亡。处于各强大政权夹缝中的宕昌,不仅对北朝的北魏、西魏北周频频进贡,也向南朝的宋、齐、梁不断贡奉。公元492年,宕昌王梁弥承亲自朝拜北魏皇帝元宏。公元505年,宕昌王梁弥博又亲自向南梁进贡甘草、当归。公元563年,宕昌向北周献给野生猛兽两只。公元550年,宕昌发生獠甘叛乱,国王梁弥定逃亡西魏,獠甘自立为宕昌王。魏派大将史宁平定变乱,杀獠甘,送弥定复位。公元565年,宕昌与北周对立,攻周边境,被击退。又联络吐谷浑4000轻骑进攻北周,被北周伏兵击败。公元566年,北周大将田弘进军宕昌,直至城下,获25王,拔56寨,遂灭宕昌。经过1400年的沧桑变化,宕昌羌人早已与当地汉、藏民族融合。而宕昌这一国名、族名、城名三位一体的名称,却保留至今,仍是宕昌城和宕昌县的名称。这在全国是仅有的。宕昌羌人独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在宕昌、舟曲两县交界地区还大量存在,是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宕昌故城至今完好。已经发现的“汉率善羌君”和“魏率善羌伯长”两颗铜印,在宕昌县文化馆陈列,引起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帝王世系

宕昌国(41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