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瓣

回盲瓣
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称回盲瓣。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概述

回盲部:回肠的末端突入盲肠,一般位于右髂窝内,有时高位可达髂窝上方,甚至肝右叶下方,有时可低至小骨盆内。上接回肠,下通升结肠。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的部分。位于右髂窝,与升结肠相续。在盲肠与回肠交界处,回肠末端突出 盲肠时,其环肌增厚、黏膜折叠形成 唇状瓣,称“回盲瓣”,其可避免回肠 内容过速地进入盲肠,并能防止盲肠 内容向回肠反流。在行结肠镜检查中,该瓣可作为判断肠镜到达回盲部的一个标志。克罗恩病肠结核常好发于回盲部。

临床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