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调式

源自古希腊的音乐调式
教会调式,又名中古调式、教会旋法调,源自古希腊音乐调式。早期由古罗马神学家波伊提乌提出的中古世纪的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1]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四个结束音。

调式简介

教会调式(church modes),又叫做教会旋法调,它起源于欧洲古代星期基督教赞美诗,是当今大小调的先驱,自从大小调式在16世纪以后逐步确立了统治地位之后,其它各个调式都慢慢被融入统一到大小调中了。教会调式共有八个:四个正调式和四个副调式,副调式音阶的音域比正调式低四度。虽然在名称上与古希腊音阶相同,但实质上并不同。中世纪的音阶是从下至上排列,有re(多利亚),mi(弗里几亚),fa(利第亚),sol(混合利第亚)这四个结束音。每个调式除了结束音以外,还有一个吟诵音(tenor),在正调式中吟诵音比结束音高五度;副调式的结束音和正调式相同,但吟诵音比正调式的吟诵音低三度;每当吟诵音落在B音上时,它被上移至C音。为了避免不好的音程(如三全音),有时B音要写成bB。

发展史

16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格拉雷安(H.Glareanus,1488-1563)为8种教会调式又加上了4种:以la为结束音的爱奥利亚(Aeolian)调式,以do为结束音的伊奥尼亚(Ionian)调式以及各自的副调式。最终形成了12种教会调式,也称作中古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