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

古代世代从军充当军差的人户
军户是金、元户名。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金代猛安谋克户又称军户。元代军户分为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和新附军户。蒙古军户与探马赤军户主要从蒙古各 部签发。汉军户在北方农业区签发。新附军户是归降的南宋军人及家属。军户必须出军,政府发给口粮与衣装,其他自理。北方军户可免纳科差,免交四项地纳税粮。元初还可免当杂泛差役与和雇和买。元成宗以后,除边远出征军人之外,其他军户与民户一样承当杂泛差役及和雇和买。南方新附军除本人支口粮外,家口可按月支取口粮。但要承当杂泛差役及和雇和买。田土亦要纳税粮,汉军户普遍实行正、贴户制,数户共出军一名,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和汉军户另设奥鲁管理,新附军户不设奥鲁,由万户府管理。军户数量很大,在诸色户计中仅次于民户。

元朝军户

元朝军户必须出成年男子到军队服役﹐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世代相袭。元代军队成份复杂﹐与之相应﹐军户也有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和新附军户之分。蒙古族主要以游牧为生﹐兵民一体﹐十五岁以上的成年男子都是士兵。但随着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大﹐政权职能日益复杂化﹐蒙古国对居民实行分工﹐有的专服军役﹐有的专任站役等。专服军役的蒙古人户后来便称为蒙古军户和探马赤军户(见探马赤军)。灭金以后﹐蒙古国多次在原金朝统治区居民中签军﹐被签发出军的人户称为汉军户。当时将居民按资产分为三等﹐汉军户主要是在中户中间签发。元朝南宋时收集的南宋军队﹐称为新附军﹐有家属者便称为新附军户。

军户管理

军户的管理﹐自成系统。各种军户的来源不同﹐管理办法也不同。对蒙古军户和探马赤军户﹐在有关万户府或千户翼中设立奥鲁官管理﹔对汉军户﹐也设立奥鲁管理﹐但奥鲁官由路府州县的长次官兼任﹔对新附军户则不设奥鲁﹐由管军官管理。政府对士兵只发给口粮﹑食盐和衣装﹐马匹﹑兵器和其它费用均由其家供给。士兵的日常费用称为封装(椿)钱﹐每年由奥鲁官向军户收取﹐汇交中书省﹐再由中书省通知所在各行中书省支付有关军人﹔后来﹐又采取各万户﹑千户直接派人到各奥鲁收敛的办法。军户因负担出军费用﹐在赋役上可得到一定的减免﹐如﹕ 税粮﹐四顷以内免纳﹐以供军需﹐四顷以上要交税。杂泛差役﹐军户全免。和雇﹑和买﹐边远出征军人全免﹐其余军户中有物力之家要负担﹐无物力之家可免。新附军户则例外﹐不仅军人本身支盐粮﹐家口也可按月支盐粮﹐因而他们占有的土地与民户一样﹐都要当差纳税。汉军户中﹐实行正军户﹑贴军户制﹐即以两三户或三五户合出一军﹐其中丁力强者充军,其余出钱津贴。出军者称为正军户﹐出钱津贴者称为贴军户。正军户﹑贴军户制的推行﹐主要因为军户中贫富日益悬殊﹐贫者无力出军﹐元朝政府可用这种方法使贫富相资﹐保证兵源。在蒙古军户和探马赤军户中﹐并无正户﹑贴户之分﹐但被释放的驱口﹐通常即成为原使长(驱口所有者)的贴户﹐实际上仍保持一定的依附关系。这种贴户与汉军的正户﹑贴户关系有所不同。新附军户中也没有正户﹑贴户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