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流支

大乘瑜伽系佛教学者
菩提流支,意译为道希,北印度人。是大乘瑜伽系佛教学者,博通经、律、论三藏,又熟悉刚刚兴起的密宗教法。志在宏法,于北魏永平元年(508年)经西域来到洛阳,受到魏宣武帝的优礼,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译经工作。[1]

传授义学

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共同翻译了《十地经论》,但在义学方面却各有传授。菩提流支的弟子主要有道宠,俗名张宾,原为大儒雄安生弟子,后出家从流支学《地论》深义,受教3年,一边听讲一边将笔记整理成义疏,后来成为很有成就的《地论》师,在邺城讲学,可以造就的学士达数千余,最突出的有僧休、法继、诞礼、牢宜等人。勒那摩提的主要弟子为慧光、道房、定义3人。慧光先已精通律学,从勒那受业,又成《地论》名家。其门下也是人才济济,突出者有法上、道凭、僧范、昙遵等人。道房、定义则承传了勒那摩提的禅法。

派中之派

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分别培养出了一大批《地论师》,形成了在北朝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论》学派。而两人的门下又各成派中之派,菩提流支门下被称为道北学派,勒那摩提门下被称为道南学派。两派得名的原因,佛教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旧说认为自邺城洛阳有南、北两道,菩提门徒自道宠以下散处在道北,故称北道派;勒那门徒自慧光以下分布于道南,故称南道派。一些现代佛教学者则提出新说,认为菩提流支住在永宁寺,在洛阳城西第三门道北;勒那摩提后来可能住在白马寺,在西郊第二门道南,北道、南道两派由此得名。在教义上,两派也有些不同。北道派主张佛性始有,南道派主张佛性本有;另外在判教学说上,也就是对现有佛教各种派别的归类划分上,南道派把佛教分判为四宗,即:《毗昙》学为因缘宗,《成实学》为假名宗,《般若》学为不真宗,《华严》、《涅盘》学为真宗。北道派则于上述四宗之外加了一个《华严》学为法界宗,成为五宗。这样,菩提流支就成为主张佛性始有、判教为五宗的《地论》学北道派的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