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挺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郑天挺(1899年8月9日-1981年12月20日),原名郑庆[shēn],字毅生,福建长乐人,中国近现代学者、历史学家。[1][2]
郑天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于北京,因父母早逝,早年跟随表兄张辉曾研习《书经》《诗经》等经典,后考入北京大学,由此奠定了文字学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从北大毕业后,郑天挺曾短暂赴厦门大学任教,后回到北京大学国学门攻读研究生。1930年底,郑天挺开始在北大任教,起初在预科班教授国文,兼任校长室秘书和北大秘书长,1936年起转入历史学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天挺在西南联大教授隋唐史和明清史等课程,并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和西南联大总务长,在此期间为筹措办学经费、维系联大团结等工作做出诸多贡献。[1][2][3]
1949年北大复校后,郑天挺先后担任校委会委员、秘书长、史学系主任等职位。1952年,郑天挺奉调南开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教研组主任。此后,郑天挺在南开大学工作、生活了三十年,为南开大学历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南开历史系主持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了天津市历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副校长等职务。1980年后,郑天挺又以逾八十岁的高龄担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等职。1981年12月20日,郑天挺在天津病逝,享年八十三岁。[1][2][3]
郑天挺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大量史学研究人才,推动了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体系和特色的形成,其撰写的《清史探微》《清史简述》等学术著作,以及探微索隐、经世致用的治史思想和教学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以后的明清史学术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4][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