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克地主阶级

德国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容克”是德文Junker的译音,意为乡绅。原指德国易北河以东的普鲁士贵族地主阶级,后泛指德国的整个地主阶级。容克地主阶级形成于十六世纪,以贵族武士阶层为其社会基础。它和一般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地主阶级不同,容克地主既占有大量土地,又经营商品经济,同世界市场有密切联系。[1]
在普鲁士王国的几百年中,容克地主阶级一直掌握着政治和军事的领导权,是德国军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重要支柱。家中男子按习惯通常留一人经营庄园,其余都去做武官或文官。容克地主的这种统治地位是普鲁士以及后来德意志帝国建立军国主义和警察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到十九世纪末,虽然德国资产阶级实力超过容克地主阶级,但后者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帝国主义就成为容克—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本密切勾结,两者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德国的大地主,同时也是德国的大工业家。他们一同积极参加准备和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容克地主把持着德国参谋本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容克地主仍然保持其经济和政治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势力。[1]
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容克地主阶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2]

背景和历史

早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