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蜂

膜翅目蜜蜂科下的一属
熊蜂即熊蜂属(学名Bombus)昆虫,是膜翅目蜜蜂科下的一属[2],别名“丸花蜂”。[3]截至2021年,国际综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记录该属下有292种蜂类。[14]熊蜂喜食热量和营养量高的植物,且对采集的植物具有专一性。[9][10]雌蜂的后足胫宽且覆盖长毛,形成花粉筐[3]腹部末端具有毒腺和尾针,也能蜇人,是防御和攻击器官。[7]
熊蜂属物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大陆,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地区分布较丰富。[9]一般在干燥能防雨的土表或土洞中筑巢和越冬,如杂乱草丛、干草堆或啮齿动物洞穴。[9]熊蜂头部的三个单眼呈直线排列,[6]不同种类的体型大小不一,小至几毫米,大至30多毫米。[6]其体外覆盖着软毛,[7]身体上有独特的黄黑条纹图案,有些种类还带有橙色或红色。[8]
截至2023年,熊蜂属下有90个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极危(CR)5种,濒危(EN)8种,易危(VU)9种,近危(NT)4种。[4]2023年,该属下有2个物种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分别是伪猛熊蜂(Bombus personatus)和华丽熊蜂(Bombus superbus)。[5]该属物种是生态环境指示性昆虫,[15]其特殊的访花习性和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对高寒地区的野生植物授粉有重要生态、经济意义,如熊蜂授粉能够显著提升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6]

命名与分类

熊蜂属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体躯硕大而多毛,体态似熊而得名,[17]绝大多数熊蜂的体色都是五颜六色,故早期熊蜂分类学家都是依据体色和图案开展分类,此方法比较方便简易。目前很多熊蜂分类学家仍用其对于一部分种开展种或变种的鉴定。[18]1802年,法国动物学家皮埃尔·安德烈·拉特雷耶(Pierre André Latreille)建立了熊蜂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