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更

曾任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教授
张更,地质学家、教育家。早年对江、浙、湘、皖等省进行大量野外地质研究,对我国早期矿床地质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针对四川裂缝性气藏的特点,提出打分叉井的理论,在生产应用中效果显著。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我国石油地质教育事业的创建人之一。

人物生平

张更,1896—1982,男,中国石油地质学家、矿床学家。
张更,字演参,生于浙江瑞安,1896年12月6日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北区卢浦村。中学毕业后,在浙江瑞安集广镇澄江小学任教。1922年,考入中央大学地学系,1928年,成为中央大学地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到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1929年,调中央研究院地质调查所。期间,他调查了大量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1934年,他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成为世界著名矿床学家林格仑先生的学生。1936年回国,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任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重庆大学等校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陕北勘探大队总地质师、副大队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处处长,西北石油地质局副局长等职,亲赴生产前线,领导和参加我国西北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