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婴儿

人类生出两个未完全独立的婴儿
连体婴儿(conjoined twins),又称“连体双胞胎”,因1811年8月在暹罗(今泰国)出生的连体孪生兄弟首次被世人关注,故也称“[xiān]罗双胎”。它是指“由组织桥连起来的单卵孪生儿”,或是一种畸形的“胚胎分裂不完全”造成的连体婴儿。[1]
关于连体婴儿的形成,有两种主流说法,一种为分裂假说,是由于受精卵早期分裂不完全造成的;另一种为融合假说,是由于一个受精卵分裂,产生了两个胚胎,但这两个胚胎后来又融合在了一起,不过具体原因尚无定论。连体双胞胎一般发生在怀孕的最初两周,没有明显的症状,女性多于男性,比例为3:1,其出生总比例在五万分之一到二十万分之一之间,多存在于拉美人群中。根据连体婴儿身体融合呈现出的不同情况,主要将其分为对称性联胎、非对称联胎两大类型,在临床治疗上存在着较多难点,不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分离术后的存活率也得到较大提高。由于各个国家对待连体婴儿采取的态度不一,所以存在着突出和复杂的伦理问题。[2][4][5]

出现及命名

12世纪,在英国出现了最早关于连体婴儿的报道;而最早的连体婴儿图出现在15世纪,1495年在沃尔姆斯(Worms)附近比尔施塔特(Burstadt)出生的一对额头连在一起的连体婴儿被画在传单上,不过由于作画者不曾见过连体婴儿,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大部分图画几乎与实际不相符,所以存在一定的争议。[1]
1811年8月在暹罗泰国)出生的孪生兄弟“张”(Chang)和“安昆”(Enkunkes)首次受到世人的关注,人们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叫做“暹罗双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