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廊式

靠外墙走廊入户的住宅形式
外廊式是采用靠外墙的走廊来进入各户的住宅形式。一条公共外廊位于住宅一侧,外廊为敞开式、半封闭式或封闭式。与内廊式住宅不同的是长廊在建筑外的可见性。

历史背景

洋式建筑出现的两个途径:一是被动的输入,而是主动的引进。它在近代中国建筑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被动输入时再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展开的,主要出现在外国租界、租借地、附属地、通商口岸、使馆区等被动开放的特定地段,展现在外国使领馆、工部局、洋行、银行、饭店、商店、火车站、俱乐部、花园住宅、工业厂房以及各教派的教堂和教会其他建筑上。这些统称为“洋房”的庞大新类型建筑在输入新功能、新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洋式建筑风貌。这类建筑最初曾由非专业的外国匠商营造,后来多由外国专业建筑师设计,它们是近代中国洋式建筑的一大组成。
主动引进的洋式建筑,指的是中国业主兴建的或中国建筑师设计的“洋房”,早期主要出现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军阀政权所建造的建筑商,如北京的陆军部、海军部、总理衙门、大理院、参谋本部、国会众议院和江苏、湖南、湖北等省的咨议局等。这些活动本身带有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性质,这批建筑大多仿用外国行政、会堂建筑常见的西方古典式外貌。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第一代、第二代中国建筑师相继登上设计舞台,他们的设计工程涉及到中国业主的居住、金融、商业、企业、工业、娱乐、文化、教育等整套新类型建筑,在这些建筑涉及中,大部分也采用该类型建筑的西方通用形式。这些由中国业主和中国建筑师引进的建筑类型和建筑形式,构成了洋式建筑的另一组成,形成洋式建筑在近代中国大城市广泛分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