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位于广东省沙井镇沙四老村的河涌边,用粗砂岩材凿制,当地的人们叫它花塔公。[1]龙津石塔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zuǎn]尖塔顶。塔身正面为浮雕半身佛像,两侧镌刻双手合十、仗剑除妖形象以及佛经咒语,背面刻有“嘉定庚辰立石”的字样。由此可知,该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220年,距今七百八十五年,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

建造背景

深圳之北的沙井镇,经济繁荣,是一个古文化大镇。镇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计有大住宅、炮台、祠堂、私塾、庙宇、[diāo]楼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丰富的建筑组群。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塔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塔上雕刻体现出许多佛教特征。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归德盐场盐官承节郎周穆为防龙津河水患,在盐场官署旁的龙津河边建造了一座龙津石塔。塔身正面为深浮雕释迦半身像,左侧为“双手合十”、右侧为“仗剑除妖”浮雕。塔身下部为文咒语,已磨[]不清,背面刻阴文款:“嘉定庚辰立石”。这是佛教文化中“宝塔镇河妖”信仰与地方文化中“只有神仙才能制服水怪”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建筑特点

石塔平面方形,高约一点八米,台基四转角刻莲节柱,正面刻出了壶门。塔身亦做方形,正南面刻出较深的[kān],再刻佛像半身,从其手势来看,是“捏二伸三”,这种手势,即是妙音天。妙音菩萨来到灵鹫山,当时落雨,出现七宝莲花,同时有百千音乐自鸣,他以十万种伎乐供于佛前,得到玄妙音声,如果从《法华经》的解释,也相差无几。塔身东面,偏上部,仍做龛面,龛中一只手斜握一把长剑,此剑名曰“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威力甚大。塔顶做四坡水,檐子平而直,檐下做混檐,即古代建筑的防火檐。塔尖用一个宝珠收尾。这座石塔的造型与雕刻,内容很丰富,正如前所述。基座上和塔身上刻出许多壶门式样,也有的略作变体,它是佛教上经常运用的一种图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