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谷山东北海战

1955年发生的战争
积谷山东北海战发生在1955年1月10日,又叫“击沉国民党海军灵江号”或“击沉国民党海军洞庭号”,为国民党军与解放军的海上冲突。

战役简介

1954年12月21日,1中队6艘鱼雷艇(101━106号)在大队长张朝忠(1919━2004年,山东省庆云县人,后任南海舰队司令员)、政委郝振林率领下,由6艘护卫艇拖带,经12天昼伏夜航,从定海经石浦到达大陈列岛以南的白岩山(又名金刀门或九洞门)锚地隐蔽待机。随后,2中队4艘鱼雷艇也从上海吴淞口南下,赶来白岩山与1中队会合。这次任务与31大队在大陈以北设伏、打击国民党海军嚣张气焰不同,重点在封锁台湾-大陈的海上航线,围困大陈,配合解放大陈的战斗。1955年1月,浙江沿海风浪季节到来,浙东海域浊浪拍天,风速达到每秒钟17米,国民党海军舰艇全部锚泊大陈港内避风。根据31大队的经验,中国东南海区海情与苏联海区差别很大,所以快艇可以不受苏联条令的约束,在4级甚至更高的风浪条件下出击。因此,虽然风浪季节已经到来,1大队还是决定出海作战。
1955年1月10日中午,空军和华东海军航空兵战机出动,对大陈港内进行第7次轰炸行动。此次行动共出动轰炸机130架次,投弹709枚。遭到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猛烈轰炸的大陈港内一片火海,炸沉炸伤敌舰4艘,国民党海军舰船为避损失,只得在白天分头逃到西南方向靠近公海的海域躲避空袭,天快黑时才返航回港休息,这给这就给1大队快艇利用黑夜出击提供了一系列战机。埋伏在白岩山锚地的快艇1大队官兵等的就是这一时刻来临。他们知道,只待日落天黑,那些外出躲避的舰艇就会陆续归巢,白岩山外航道是必经之路,也是鱼雷为他们准备的死亡之路。当日17时45分,白岩山观通雷达站对海警戒雷达发现国民党海军“太”字号护卫舰1艘,位于白岩山东南18.5海里,以9节航速向大陈行驶。经查明为国民党海军DE━25号“太湖”护卫舰(前美制USS Breeman (DE━104)号舰),是鱼雷艇的主要打击目标。但当时海上气候恶劣,北风6至7级,中浪至大浪,海面温度零下1至3摄氏度。如此气候鱼雷快艇是不适合出击的,行驶都很困难,更别说作战了。但1大队指战员受31大队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军舰的鼓舞,求战心切,决定不惧风浪,由1中队长王政祥率领1中队的101、102、105、106四艇出击。岸上指挥所设在白岩山,由大队长张朝忠指挥;海上指挥所设在101艇,由中队长王政祥指挥。
1955年1月10日18时07分,四艘快艇从白岩山锚地紧急起航。因为需要25分钟暖机到开航温度才能加速,所以低速前进到积谷山后加速到1400转(理论航速30节)高速开往格屿接敌。驰骋了没多少时间甲板上结了10毫米以上冰层,双联炮管结满冰棱,看上去像两根白蜡烛。进入浪区,快艇之间难以互相找见,以至于105、106没有跟上前导艇航迹(快艇高速航行中犁出的白色浪花)而掉队,只得返航。剩下101和102艇,开出最大速度,结果却因速度太快超过了“太湖”号,由雷达站引导,提醒2艇向右搜索目标。1955年1月10日19时01分,发现“太湖”号,19时05分,两艇占据有利阵位,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预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