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三农场

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
八五三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南缘,场区北部为低平原,西临蛤蟆通河,宝清河纵贯场区,河网密布。该农场总面积1228.6平方千米,[1]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
1956年9月,八五三农场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建场;1956年10月开始组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503部队代号定名为八五零三农场;同年11月,正式命名为八五三农场;1961年,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题写“雁窝岛”。[1]
八五三农场耕地面积102万亩,其中水田78万亩,粮豆年产达60万吨以上。农场实行三级管理,有12个基层党委,53个作业站,拥有世界先进的大马力农业机械和标准化农田;以雁窝岛品牌为主的版画、白酒、小杂粮、彩绘雁蛋等10大系列、100个品种的旅游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农场连续12年获国家农业部“产粮大场”称号,获得“中国万亩大豆高产攻关第一名”、“国家级生态场”、“首批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省级平安农场”等称号,是国家百万吨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2]
八五三农场(雁窝岛)是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北大荒文化的发祥地。北大荒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第一幅版画《荒原春夜》、第一部话剧、电影《北大荒人》(原名雁窝岛)等文艺作品均创作于八五三农场。[2]2008年,八五三农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版画)之乡”;[3]2016年获得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度假景区、黑龙江省十大最美湿地称号。[2]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