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罗连科

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柯罗连科(1853年7月27日-1921年12月25日),原名弗拉基米尔·加拉克季奥诺维奇·柯罗连科,俄国作家、记者、人权活动家,乌克兰波兰血统。因与革命家往来被流放至东西伯利亚,创作了多部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是《盲音乐家》(1886年)。柯罗连科曾批评沙皇政权,晚年对俄国内战双方实行的恐怖政策也有批评。

人物生平

1853年 7月27日生于乌克兰沃伦省日托米尔城一个贵族出身的县法官家庭。自幼目睹乌克兰农民的苦难生活,深表同情。在中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871年入彼得堡工艺专科学校,不久因经济困难辍学,从事绘图、校队等工作。1874年到莫斯科进彼得农林学院,与一些革命青年接近,阅读禁书,管理秘密的学生图书馆,同时开始向往民粹主义思想,学习缝靴技术,为“到民间去”作准备。1876年被推为学生代表,向院方呈递由他参加起草的集体抗议书,因而被开除学籍,并被放逐到沃洛格达省;旋回喀琅施塔得居住,受到警察的监视。一年后到彼得堡,入矿业学院学习。

个人作品

1879年创作并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探求者的生活插曲》,描写一个青年放弃个人幸福,走上为人民服务的艰苦道路。同年,因涉嫌同革命活动家来往而被捕,流放维亚特卡省。1880年又被诬为脱逃,判处流放东西伯利亚,中途改为安置彼尔姆居住,受警察监视。是年在流放途中创作了短篇小说《雅希卡》,描写一个农民由于抗拒地方当局而被作为疯子监禁以及在牢房内继续斗争的故事。同年在狱中写成短篇小说《奇女子》,塑造了一个被判处流刑的不屈不挠的女革命者形象。1881年,因拒绝向新即位的亚历山大三世作书面的效忠宣誓,又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雅库特州阿姆加村,1885年才得以迁居下诺夫哥罗德。在阿姆加村,他缝制皮靴,干农活,过着与当地农民相同的艰苦的生活。流放使他对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开拓了视野,在作品中描写为“文明”社会所不齿的流浪汉、苦役犯、流刑犯和乞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