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

有意节制饮食致体重明显低于标准的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是以持续性的能量摄取限制、强烈害怕体质量增加或变胖或持续性妨碍体质量增加的行为、对自我的体质量或体形产生感知紊乱为临床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患者有意造成体质量明显减轻,导致营养不良,进而造成累及全身各大系统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
根据体质量水平可分为明显低体质量、危险性低体质量、体质量正常的恢复期3种情况,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根据“有无规律的暴食或清除行为”可分为限制型和暴食 / 清除型2个亚型。[1]
神经性厌食病因主要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影响,[3]临床上,主要存在“迷恋”低体质量,抗拒体质量增加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精神症状,同时常伴随营养不良相关的其他躯体症状。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恢复体质量,[1]主要采用躯体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从预后看,约50%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躯体情况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3]
神经性厌食于1874年由威廉·伽奥(William Gull)命名,[6]早期归于癔症的一个亚型,20世纪40年代以后从癔症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7]神经性厌食终生患病率为0.6%,常见于青少年女性和年轻女性,发病年龄早,为13-20岁,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死亡率高达5%-15%,在所有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1]

分型